創科與有特殊教育需要人士

科技在二十一世紀迅速發展,而推動創科發展亦是本屆政府的施政重點。疫情爆發更突顯創科在提升生活素質方面的重要性。創科與有特殊教育需要人士有關嗎?能否為共融就業帶來正面影響?

早前,小編有幸出席由 Generation 香港 舉辦的第五屆手動軟件測試課程(Manual Quality Assurance Testing Program)的畢業禮,一班年輕人穿起畢業袍,與導師、親友、社工等一起慶賀順利完成課程。課程的所有學員均是有特殊教育需要的離校及待業青少年,他們在導師指導下學習了軟件測試技能、測試程式運用(Jira)、測試計劃(Test Plan)等成為手動軟件測試員的知識,了解與創科有關的工作,累積實際經驗。學員在課程期間應用近來引起熱潮的ChatGPT撰寫測試計劃,証明創科能協助特殊教育需要人士完成工作。

此外,課程亦注重培訓學員軟性技巧,如學習解難能力、增強自信心,提昇自我效能感、改善社交技巧及培養團隊合作精神等。學員畢業後將獲專業輔導、諮詢、及就業配對和跟進,安排每位畢業生應徵合適自己的職位,發揮所長。

此課程已舉辦了五屆,當中更有畢業學員獲得軟件開發企業聘請,成為手動軟件測試員,展示了有特殊教育需要人士亦有能力從事與創科有關的工作。這位聘用了有特殊教育需要的畢業學員之企業負責人認為,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僱員工作用心、勤快,表現甚至比非特別需要僱員更令人滿意,反映這些畢業學員十分珍惜每個就業機會。

根據政府統計處《綜合住戶統計調查按季統計報告》,從事資訊及通訊行業的就業人數在2020年第二季有13.78萬人,2021年第二季微跌至13.35萬人,2022年第二季進一步跌至12.7萬人,顯示創科相關行業就業人數在短短兩年間急降近8%。同時,有創科行業人士預計香港將需要約20萬或以上的科研人才。因此,有特殊教育需要人士及其他殘疾人士可以把握是次機遇,及早探索自己投身創科行業的興趣,甚或開始裝備有關方面的知識及技能,同時亦可藉着創科知識研發便利殘疾人士生活的產品;坊間亦可多舉辦有關活動,讓他們認識創科界及其行業需求。

香港正面對人才流失的挑戰,政府亦推出措施,竭力爭取人才。而以上的例子証明不同持分者及行業其實可以考慮從這類本地的非主流勞動群組中發掘及培育人才,提供支援,為有特殊教育需要人士及其他殘疾人士創造就業機會,重新想像和開發更多適合他們的工作,讓他們發揮才能,並在業界間互相分享有關經驗,相信必定能進一步推動本港共融就業的風氣和文化。

如欲了解更多課程資訊,請瀏覽Generation 香港網頁 、FB@Generation Hong Kong 及 Instagram@Generationhkg

*本文轉載自賽馬會共融 · 知行計劃